临淄信息港提供最新的临淄招聘信息、临淄房产信息、临淄二手信息,查信息就上https://10345.cn 。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齐文化产业化发展需形成联动合力(图)

齐文化产业化发展需形成联动合力(图)

发布时间: 2015-03-11 19:47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这片土地上,逐步创建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记者
记者 孙银峰 张楠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这片土地上,逐步创建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灿烂辉煌的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

在临淄这座面积不算大的古城,先后有中国古代思想摇篮、战国文化中心、百家争鸣之地— 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特色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地域文化— 齐文化。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对于如何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习近平给出了上述精准而生动的阐述。这样的阐述,同样适用于齐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1月27日,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201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

3月6日,淄博市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淄博市将加强对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阐发,适时组建成立“齐文化研究院”。

而齐文化的发源地— 临淄区,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齐文化研究中心。随着齐文化的保护、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关注,本次淄博两会期间,如何深入发掘齐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齐文化的产业化与时代化,不仅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也成了相关社会人士热议的话题。

将地下博物馆呈现到地上

3月1日,太公湖畔,清风拂面,朝阳笼罩下的齐国故城博物馆静静迎接游客的到来。

作为齐国故都,齐文化源远流长,蕴藏了极大的文化资源。据统计,临淄区范围内有159座古墓,还有齐国故城等著名文化资源。齐国故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48处重点遗址,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临淄齐文化十大遗址蜚声国内外,2006年“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就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长期以来,齐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备受推崇。然而,与齐文化相关的文化旅游及经济效应尚未得到有效体现。为进一步挖掘齐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临淄区建成齐都文化城,打造包含足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文化市场在内的临淄博物馆群组,形成了“一城19馆”的格局。

此举,标志着临淄初步实现了从地下博物馆到地上博物馆的转变。这无疑是“质”的飞跃。

当然,这种转变的意义,并非局限在“将地下文物挖掘转之地上,将文物从民间收集至博物馆。”

3月1日,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齐文化研究学者介绍,实现齐文化的传承发展,关键问题在于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其文化精髓融入现代人生活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事实上,近年临淄区也已经数次将“齐文化”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举办齐文化旅游节弘扬齐文化。以节日为载体,拓展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成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齐文化的价值如何得到体现?上述学者认为,齐文化旅游属于齐文化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齐文化旅游要想开拓广阔的市场,必须以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值得注意的是,推广齐文化的关键在于传播,而传播的关键在于研究。研究是开发的基础、前提、灵魂,没有研究就没有开发。“目前,我们的开发往往以低等的、基础的研究为依托,对齐文化深刻内涵的研究程度还不够,这导致齐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齐文化进教材 重塑稷下学宫历史地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齐国故都,官方和民间都积极推动齐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目前临淄约有50位齐文化研究学者,比较典型的研究团体有临淄齐文化研究室和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前者是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后者则是成立于2003年的专门性官方研究机构。

多年来,当地研究学者一直致力于推进齐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临淄区推出“齐文化进教材”计划。本世纪初,临淄区教育局再次编写齐文化教材。齐文化研究中心在2007年也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套教材,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大范围推广。

为进一步弘扬齐文化,2014年临淄区教育局组织了20余位老师,开始着手编写一份适合教学的教材。但是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这套在编教材在齐文化知识方面有些欠缺,因此齐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又帮忙修订。如果编订顺利的话,这些教材预计今年就能完成。

但是记者注意到,教材的编写与应用是两个概念。尽管在上述学者看来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教材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课堂,在什么范围内进课堂,却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旦齐文化进教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课改。单凭临淄区一己之力,想要推进这项工作难度较大。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如今已经只存在历史课本中。与当前孔子学院四处开花,甚至在国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相比,稷下学宫的影响力显然处于弱势。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阐述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报告突出“2300多年前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大学、国家研究院和政府智库,学士百千,流派纷呈,开创了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

这也成为齐文化振兴的最好契机。对于稷下学宫在现代社会的融合、复兴之路,3月1日,临淄区委宣传部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金智认为,稷下学宫是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包容局面的形成。在当今文化发展环境中,当务之急是挖掘、传播稷下学宫承载的文化精髓。

王金智表示,任何一种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扬,必须具有影响现代人思想、生活和行为的深刻内涵。只有在此基础上,做到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才能真正实现其文化价值。在这一点上,稷下学宫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例外。据王金智介绍,临淄区每年都会利用齐文化旅游节的时机举办稷下学宫讲坛活动,邀请齐文化专家对齐文化内涵和精髓进行宣讲,做主题性研讨。而这正是稷下学宫融合现代生活的精准注脚。

齐文化产业化发展需形成联动合力

今年3月8日,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淄博市代市长周连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更加扎实有力地建设文化强市,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来说,要以齐文化为统领,科学整合聊斋文化、陶琉文化、齐商文化,突出抓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齐古城、稷下学宫、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高青陈庄—唐口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齐文化载体项目建设,提升重点景区品位,做大做响淄博文化旅游品牌。

这正是对齐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思路的精准概括。

近年来,齐文化也逐渐步入产业化快车道。据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金智介绍,临淄成功获得“世界足球起源地”成为齐文化营销的最好体现,临淄乘势而上,将蹴鞠这种产品做成一种文化艺术品,也取得了成功。同时,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齐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11年,这也是助力齐文化产业化的有效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齐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环节“保护、研究、开发”是一体的、系统的工程。


3月1日,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齐文化研究学者坦言,目前齐文化在研发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开发,轻研究和保护;重硬件建设和项目开发,轻齐文化思想内涵、精髓的挖掘;重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轻管理、运营等。“虽然近年来齐文化的保护、研究、开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问题就在于目前三者并没有形成联动合力。”该学者认为,目前,齐文化的保护与研究、研究与开发的结合并不到位。三者各自为战,成为散落的、独立的部分,但尚未建立联动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未来在齐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统筹、联动机制,将是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