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信息港提供最新的临淄招聘信息、临淄房产信息、临淄二手信息,查信息就上https://10345.cn 。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临淄区敬仲镇被授予全国文明镇 —鲁中网记者敬仲采访纪实

临淄区敬仲镇被授予全国文明镇 —鲁中网记者敬仲采访纪实

发布时间: 2015-03-02 22:17
距离临淄城区十几公里的敬仲镇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2月28日临淄区敬仲镇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并作为山东省获奖村镇唯一代表进京领奖。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敬仲镇来说却夺得了文明村镇的最高殊荣,敬仲是如何做到的呢?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村容村貌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3月1日立春以来为数不多的好天气,敬仲镇东王官村几位村民在街道上下棋。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敬仲东王官村文体广场一父亲领着女儿在游玩儿

    今天(3月1日),立春以来为数不多的好天气,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距离临淄城区十几公里的敬仲镇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2月28日临淄区敬仲镇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并作为山东省获奖村镇唯一代表进京领奖。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敬仲镇来说却夺得了文明村镇的最高殊荣,敬仲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来到敬仲镇进行了实地采访。
    从临淄城区到敬仲大约要20分钟的车程,进入敬仲地界,车在几个村里穿行,无一例外的水泥路、浅蓝色沿街墙,跟印象中的农村截然不同。“敬仲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取得今天的成果,现在看来确实很不容易,每一个村硬化资金都是一分一毛来算,每次村里开‘饮水思源’,我跟镇长必定参会,辖区50个村一周要转两边。”从2007年到敬仲镇工作的路德芝书记颇有些感慨。

    用活政策治理村容村貌  50个村一个标准
    西周村是敬仲采访的第一站,道路硬化绿化让西周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是土路,平时不下雨还好走些,一下雨,路就成了‘泥汤’,出去一趟回来鞋上裤子上全是泥,现在村里大大小小的街道都硬化了,即使雨雪天气出行也很方便。”谈起以前的西周时村里的老人张允功说。
    自2009年以来,敬仲镇累计硬化农村街巷70.5万余平方米,村庄硬化完成率100%,建设进村路、连村路83公里。栽植乔、灌木21万余株,植被40余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组建198名农村保洁员队伍,设置生活垃圾箱860余个,购置垃圾压缩收集车3辆,所有村居生活垃圾全部由政府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日产日清。
    然而,50个行政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以下简称“五化”)工程全部完工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这对于敬仲镇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敬仲镇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座谈确立了“政策资金争取一块、镇级财政资金拿一块、社会资金筹一块”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
    “7000多万元的投入中, 70%以上的资金都来源于上级财政奖补,此外还利用周末、节假日,各村邀请在外能人回村,通报村里发展情况,倡导“饮水思源”,号召踊跃捐款。”谈及如何筹措资金时敬仲镇党委书记路德芝告诉记者。
    “在东营市开办企业的石桥村村民崔佃文,听说老家修路,马上出资修建了一条大街,西周村的一个贫困户还捐自愿的捐了10元,富裕或是贫穷,老百姓们都把村容村貌的整治当成自己的事,作为他们的公仆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路书记有些激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资金投入中各项政策支持奖励为5000余万元,社会筹款2000余万元,镇政府投入仅有100万。

    精打细算完成道路绿化  50个村一村一策
    四年内敬仲镇“五化”工程高质量完工,一方面与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前方百计减少成本也有很大关系,开源节流,把钱用在刀刃上长远看来有些投入实为省钱。
    从前期绿化到后期管理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然而敬仲镇仅选购树苗一项就节省了近一半成本。“根据敬仲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树种,在同等绿化效果下优选价格便宜的树苗,为此远赴河南、江苏等地订购树苗,记得为了考察树苗两天内跑了8个地方,由于购买的早且数量大,树苗价格是现在价格的一半。”路德芝书记告诉记者。“此外从种植到管理,都是各村自己完成,没有找专门的绿化公司,节省了人工费用。”路书记说
    虽然费用紧张但2013年“五化”工程尚未结束,镇财政就投入40多万元,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浇水车,组建专门的管护队伍,做好苗木日常管理,全镇苗木成活率几近100%。
    为此呈西村村书记张联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浇水,雇车每次得花费300元,现在村里有了浇水车,就出几十元的油钱,浇一水省好几百元。

    驻村指导 民情日记 创新服务成为新常态
     “今天,我也要赶个时髦,为村里的驻村指导员冯小涛点个赞。我前年办理养老保险,可咱啥也不懂,腿脚又不方便,我就找到了小冯,人家立即把我的详细情况记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很快就给办好了,真比亲儿女还亲!”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的王贵祥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冯大爷所说的小本本就是敬仲镇实行的“民情日记”制度。敬仲镇自2013年开始,创新实行的驻村指导员制度。该镇选派50名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挂包全镇50个村,每位驻村干部手中都有《驻村指导员代办及工作记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记录》和《帮扶家庭记录》。驻村指导员每周到村里至少2天,每月不少于10天,并填写相应的记录,镇上每月对记录情况进行考核,年底评选优秀驻村指导员。
    记者来到贫困户崔洪昌家时,正值午饭时间,走进屋崔洪昌正和几个老友一起讨论元宵节排练节目。屋里的墙上挂着一个文件袋,里边装着驻村指导员对崔洪昌的《帮扶家庭记录》和帮扶的银行存折。
    崔洪昌的《帮扶家庭记录》中清楚地记录着驻村指导员对他的走访情况、每月护理情况、每年帮扶家庭总结:
    “2014年元月19日,赠予面粉、食用油进行节日慰问。”
    “2014年1月份,重点服务于因腿部残疾行动不便而遇到的困难情况,如生活用品搬运,物品购买等。”
    “年内继续关注该家庭脱困工作,走访时除鼓励外还为其谋划增收措施,在外流浪的孩子返家,并进行了多次思想教育,目前该家发展方向趋好。”
……
    像崔洪昌这样的《贫困帮助记录》,整个敬仲镇有500多本。“民情日记”工作开展以来,50名驻村指导员,302名代办员记录“民情日记”12000余篇,收集汇总村民提供的关于新农村建设、村风民俗、特色农业等好的意见建议236条,代理群众事务2263件,完成2251件。
    除此之外,对于镇上失去自理能力的困难户,驻村指导员分别与其亲戚朋友签署护理协议,让其亲戚进行日常护理,驻村干部每周2次,每月不少于10次进行走访监督,对于护理情况满意的每月给每位护理人员发放300元护理费。全镇共签署197分护理协议,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失去自理能力的困难户得到照顾。

    笔者手记:
    结束采访时,路书记对于荣誉表述一番话让随行采访的记者很受感动。“当干部不要去想着拿多少荣誉,当你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服好务的时候荣誉会不请自来。”
    其实老百姓要求的不多,有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老人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学仅此而已。文明建设与经济强弱不成正比,而文明建设却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敬仲的一系列的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了实处,让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文明之风也自然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