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临淄大力推进婚丧嫁娶节俭新风
近日,敬仲镇呈西村村民张翠红的母亲去世,孝章、小白花等各项费用支出1000多元,不扎灵棚、不送浆水、不摆宴席,半天就结束了。
该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张本辉说:“现在甭管有钱没钱,一律按统一的章程办事,白公事用烟一律用7元的,有钱的最贵也不能超过10元。过去一个普通白公事至少需要25条烟,光烟钱也得3000多元,现在三五条烟就足够。”
而在民俗改革之前,这样一场丧事花费动辄上万元,仪式也非常繁琐,包括披麻戴孝、送浆水、扎灵棚、拜祭、设宴待客等,至少需要3天时间,往往是一家有事,全村不得消停。
“过去红白事帮忙,不管忙没忙完,为了面子、关系,都得待上一天,中午光请帮忙的吃饭就好几桌,现在实现村小组长轮流值班,由小组长根据需要确定人手。”村支部书记张联社说。
敬仲镇社会事务委主任张效群介绍,在办理丧事过程中,倡导丧主及亲属做到“八要,八不”,即: 丧事从简,不大操大办;哀悼告别,不顶瓦打幡;戴黑纱白花,不披麻戴孝;播放哀乐,不唱戏打鼓;鲜花祭奠,不大摆灵堂;只吃便饭,不设宴待客;理事从廉,不丧后酬劳;进入公墓,不田中筑坟。
为倡导从简新风尚,对符合规定、丧事简办的村,镇政府3年内每年按村人口500人以下的村补贴1000元,500人以上的村按人口每人2元的标准每年给予一定补贴。丧事不按规定办理者,每发现一次扣村红白理事会补贴200元。并且设立举报奖励办法,对不按照规定办理丧事者,鼓励村民进行举报,经核实后,奖励第一举报人1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任何破旧立新的改革都会遇到阻力,民俗改革同样如此。在不少村民看来,祖宗规矩不能改,还担心丧事简办,别人说儿孙不孝顺,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此,张联社表示,关键时刻看党员干部,要么村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要么村委和红白理事会反复上门做工作,以诚感人,头几桩丧事严格按新规办理后,老百姓就自觉自愿地按照新规矩来办了。
民俗改革的成功,给敬仲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近来村里再没有出现兄弟妯娌之间,因为巨额的丧葬费用分担而闹矛盾的现象,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尊老敬老的风气更浓,全镇形成了浓厚的以倡树文明新风为荣、以固守陈规陋习为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