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这个村,竟有两个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物件,至今还在用!
发布时间: 2021-09-09 11:55
金山镇崔碾村村民孙孝英:“30年以前孩子很小,早上起来占碾占不着,人太多。现在70了,想着喝稀饭的时候,就来碾点儿喝。做地瓜稀饭最好喝。”
上午九点,金山镇崔碾村的孙大娘来到石碾棚里,在碾盘上均匀地撒上玉米粒,用力推起碾磙子,十来分钟的时间,玉米粒变成了玉米碴。
金山镇崔碾村村民孙孝英:“30年以前孩子很小,早上起来占碾占不着,人太多。现在70了,想着喝稀饭的时候,就来碾点儿喝。做地瓜稀饭最好喝。”
石碾,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具,是一种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孙大娘使用的这座石碾,是一户崔姓人家于清朝末期安置在此,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金山镇崔碾村村民崔洪学介绍,崔家碾的祖先迁到这以后,为人和善,为了服务四村村民,建起这个碾,碾米碾面都用得着。原先这个村叫中疃,因为老祖宗放在这一盘大碾,以后叫着叫着,就把中疃叫成崔家碾了。如今的石碾,更多地作为一种乡村文化的记忆符号,留存在人们心底。崔洪学大叔今年62岁,小时候家里的主食就是煎饼,母亲在摊煎饼前总要用到石碾,将玉米磨碎,他和父母一起推碾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崔洪学说:“最早的时候,推碾的这个地方比较繁忙,大人白天还得出工干活,都是早上一早,晚上一晚来推碾。我小的时候都是拿着笤帚和推碾的那个棍子来占碾,谁来的早,笤帚往这边儿占上位。原来的碾比较大,一个人推不动,得两个人推,有一个人推着这边用笤帚扫着,扫均匀以后也碾得均匀,有一个人在这边用力向这边推。”
推荐资讯
相关新闻
最新信息
赞助商广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