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稷下街道西安次村变了
途经稷下街道西安次村的泄洪河道有两条,一条叫安次水,始建于清朝。另一条叫稻囤河,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周边三个村庄排洪的汇流点,也是治理前村里的水患处。
“泄洪道被垃圾填埋,有的地方建起了建筑,雨水无处可排,村庄道路、房屋被淹,汛期来临,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冲在一线的党员孙洪奎至今记忆犹新,“垃圾堵塞河道,水排不出去,路上积满了雨水,村民担心房屋被泡坏,来不及等雨停,我们就开着铲车挖沟排水。但是挖沟速度赶不上雨水的聚集,村里路上出现雨水倒灌,村民的家里进了水,整个村庄一片狼藉。”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2019年10月,临淄公安分局派驻稷下街道西安次村的第一书记孙刚,通过与村两委研究,决定把河道修整出来恢复原来生态。但是积攒了多年的老问题越沉越难,“首先是垃圾量太大,上万方的生活垃圾需要处理;再就是河道被一些村民私自搭建了建筑,需要做通每一个人的工作。”
经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工作做通了;利用村里旧窑厂的沟湾,一万一千多立方的垃圾有了去处。“用垃圾将旧窑厂的沟湾填平,上面再铺上土,实现土地的复垦。”孙刚介绍,实现了一举多得。
有了方案 ,工作的开展非常顺利。动用机械将垃圾清理了之后,再给河道做了防渗和护坡,“花钱不多,效果不错。安次水附近建上了长廊;依托稻囤河修建了池塘搞起了养殖。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孙子军赞不绝口。
据了解,西安次村村民务农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今年,第一书记孙刚“一肩挑”担任了村里的书记、主任,依托稻囤河,他有了新打算:“延河种了1600棵果石榴,石榴花期长结果时间也长,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收获上万斤的石榴,经济效益也有了。”
看着缀满石榴的石榴树,孙刚心里无限感慨,新班子正像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对未来有更多展望。“稻囤河本为抗战时期日军挖掘,目前仅留存这一段,河道虽不长但也记录了那段屈辱的历史,结合正在建设的孙氏公园,打算在此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了稷下季丰农业发展合作社,以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打造苹果园,发展深加工,进一步带动西安次村整体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