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城乡环卫一体化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7月7日,天刚放亮,辛店街道安里村的保洁员孙吉民就已经穿上保洁服,骑着环卫三轮车,来到所负责的区域打扫卫生,收集好垃圾等街道上的垃圾清运车统一运到垃圾压缩站压缩后,再由区里送到市焚烧发电厂处理。“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开始拾掇卫生,全天保持清洁,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各处干干净净的,感觉挺值!”孙吉民告诉记者。孙吉民是全区村居保洁员队伍中的一员,我区按照每千人3-5人的标准为所有村居配备保洁员,建立起三千余人的村居保洁员队伍,实现保洁队伍规模化。各村居普遍制定保洁员管理制度,保洁实现“一日一扫,全天保洁”,来回动态巡回捡拾作业。保洁责任区挂牌上墙,在保洁员包干清扫基础上进一步实行路段管理员分段管理,达到了“全时段、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卫保洁体制。为调动保洁人员工作积极性,我区建立环卫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敬仲镇等多个镇、街道对保洁员、压缩车司机、中转站管理员全部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注重开展环卫保洁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必须加强环卫 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区财政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的区大型垃圾压缩站。按1万人1台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压缩车36台,按10-15 户1 个的标准配备垃圾箱13427个。目前,全区镇、街道共配备垃圾中转站42座,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6台,垃圾清运率达100%。今年,区财政专门列支近1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对镇村运行费用,按照“区财政补一块、镇财政拿一块、村集体收入出一块”的形式进行筹集。每年根据考核情况,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向镇、街道和村居补助,对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镇、街道,按照每座20 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村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镇、街道,按照人均20元的标准实行奖励。鼓励引导村民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筹资筹劳,解决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目前,各镇、街道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新增环卫人员250余人、配备人力清扫车1000余辆,出动人员3.6万余人次、车辆8600余辆次,清理各类垃圾8.8万余吨。
全民齐参与 城乡居民环卫意识
提高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带来城乡环境的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环卫意识的提高。“现在电视上天天播,城乡环卫一体化就是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一样重要,一样干净”,当被问及什么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时,皇城镇崖头村村民刘翠英脱口而出。“干部喊,群众看”曾是困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中梗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区发放征求意见稿、明白纸30余万份,建立城乡积存垃圾有奖举报制度,广泛开展以改善农村环境、转变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赢得群众全心支持、全员参与,形成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强大合力。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海报、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文明共建、人人参与”的风尚理念,在全区营造了人人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人人动手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村里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以前垃圾、柴草随手丢、随处堆,现在有保洁员每天清扫,村民也养成了好习惯,生活垃圾都自觉放到垃圾桶里,到了傍晚,大家都乐意出来转悠转悠、锻炼锻炼身体,生活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刘翠英感慨万分地说。潜移默化中,我区城乡居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卫生习惯,城乡环卫一体化催开了乡村文明花。
常态化管理 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7月8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督导2组来到金山镇,对该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除了正常的督导检查,我们还会加强暗访督查,对各村湾内、沟边等卫生死角及周边陈旧性垃圾堆清理不彻底等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拍摄,在区电视台公开曝光并通报,要求被曝光单位限期整改。”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综合组组长毕方军说。
环境卫生治理容易保持难,为保长效,我区构建区、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督查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全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成立专门环境卫生督查小组对12 个镇、街道和15 个区直部门根据标准进行考核,区财政根据考核成绩,按分值确定 实际补助金额。连续三次考核居末位的,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全年工作视为不合格。各镇、街道分别制定对行政村的长效考核办法,将环境卫生工作考核纳入对村班子的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奖补、保洁员工资直接挂钩。村居按照奖优罚劣的奖惩办法考核一线工作人员,实行“每日监督、每月抽查、每季考核、年终总评”制度,做到业务督察考核结果与经济目标挂钩。
同时,结合平安临淄建设,发挥“天网工程”监控系统作用,实现对村居环境保洁视频监管全覆盖。利用我区81890 民生服务热线,受理居民对城乡环卫一体化问题投诉,形成了村容村貌人人监督、人人管理的良好局面,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