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旅游位置推荐之:春回牛山雨濛濛”--- 牛山
牛山传说得名于齐国始祖姜太公。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营丘(今临淄)。而营丘当时又为占据胶东半岛的土著部落——莱夷所觊觎(jìyǔ)已久。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由于是夜行军、急行军,姜太公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奇迹出现了。月光下不远处的一头神牛,自告奋勇为姜太公带路。这头神牛走啊走啊,一直把姜太公带到了淄河边,过了淄河就是营丘了。还没等大喜过望的姜太公表示感谢,这头乐于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变成了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
还有一个关于牛山得名的传说,公元前26世纪,黄帝在涿鹿大战蚩尤,屡战不胜,命令大将神荼、郁垒到东海流波山,捉了一只夔牛,用它的皮做了一面战鼓。敲着这面战鼓,黄帝一举打败了蚩尤。黄帝把夔牛的头、骨骼埋在了淄河岸边的山上,以后每年夏天雨季、淄水爆发的夜间,就听见山上牛叫。后来人们称此山为牛山。
雾气氤氲中牛山
牛山及其周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牛山山顶的“景公流涕处”和位于牛山北麓的管仲墓。景公流涕的故事见于《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游玩时,北望齐都想到人生短暂,自己不能永享荣华富贵,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据一见景公大哭,也虚伪的跟着大哭起来。贤相晏婴见此情景,一方面对艾孔、梁丘据的谄媚行为表示了极大反感,另一方面告诫景公时间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贤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灵公、庄公都活着的话,也就没有你景公来当国君了。启发景公珍惜现在的君位,继承发扬祖先的精神,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景公流涕处残碑
牛山以其秀丽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来此怀古思今,感悟人生。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感叹;三国时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赵执信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作。明、清两代有几任知县还亲自与百姓在这里植树造林,一起游乐。清代还从山腰至山顶建起多栋庙宇,台阁楼榭,香火旺盛。
1951年,国家在牛山建设了油库,驻扎了军队,成为国防战备和日常供应部队的油料仓库重地,大部分山区禁止开采和进入。这保护了牛山的植被,也增加了牛山的神秘性。
牛山北麓有管仲墓,墓高14 米,东西34米,南北近14米。名相管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辅佐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伟业。临淄区于2004年依托牛山、管仲墓建设了管仲纪念馆。
牛山禅寺原名为牛山庙,过去香火很盛,逢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举办牛山庙会。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远近闻名,热闹非凡。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买卖交易,熙熙攘攘,盛况空前。牛山庙会,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